当前位置:首页 >新聞 >模塊化升級純粹是噱頭 分體設計是行業的倒退 正文

模塊化升級純粹是噱頭 分體設計是行業的倒退

来源:鐵板黑椒牛柳網   作者:吉安市   时间:2025-11-02 08:21:53

【壁上觀】分體電視是行業倒退?

  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再也找不到熱點的電視圈把“分體”當做了智能電視一種全新的概念進行大肆推廣。眾多推出了分體電視的廠商都把這個概念當做是消費者體驗升級的一個全新的解決方案 。而我卻認為,所謂的分體電視不僅不是什麽新概念,也不能為用戶的升級體驗帶來本質的提升,相反它違背了智能電視一體化的趨勢,不僅噱頭大於實用,而且更有行業倒退的嫌疑。
 
  都有誰發布了分體可升級電視
 
  其實分體電視的概念並不是今年下半年才開始有的,此前三星、海爾、大麥、聯想均推過類似產品,隻不過有的是以單獨的主機形式出現,而有的則是以插卡的形式出現,但本質都是一樣。說起來,這都是去年的事情,當時並沒有在業界掀起太大的轟動效應。
 
  而就在大家都已經把分體電視忘得一幹二淨的時候,小米則在今年10月份重磅推出了小米電視3分體電視。當我看到這一消息後,第一個想法就是:好好的電視為什麽要做成“分體”?小米把已經“消聲滅跡”的概念再次拿出來能行嗎?
 
  然而,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隨後11月初,先是酷開發布了T55,除了主打外觀和音響以外,同樣加入了可升級的概念;又過了一個月之後,一直神神秘秘的暴風TV正式發布,同樣也是采用了分體設計,甚至還有種去年海爾模塊化電視附身的感覺;而實際上,最終把分體概念推向高潮的是樂視。就在不久前,樂視高調發布了第四代超級電視,它不僅采用了屏幕與主機分離的模式,而且還帶來了一款曲麵分體電視機型,更是讓人一下有種“Duang~Duang~Duang~”的感覺。
 
  分體概念沒解決什麽關鍵需求
 
  “分體電視是把電視的顯示部分、信號處理部分、聲音係統分離開來,由電視顯示終端、電視主機、電視音響三部分組成,打破了傳統電視三者集成一體的結構模式,解決了傳統電視長期以來無法解決的諸多問題,大幅度提升了平板電視的使用壽命、音響效果、功能實用性,曆史性的實現了電視的個性化定製(DIY),三大部件可以自由組合和升級,同時也為智能電視的發展提供了必要條件,是電視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必將引領家電領域的消費新理念。”——引自百度百科
 
  顯然,“分體概念”在智能電視廠商看來好處有兩點:一是帶來了全新電視可升級的概念、二是解決了音響問題。然而,真的是這樣的嗎?
 
  現有模塊化升級已成為純粹的噱頭
 
【壁上觀】分體電視是行業倒退?
  先從可升級的角度來說,其實最早推出分體可升級概念電視的隻有三星、海爾和聯想,雖然都是巨頭廠商,但遺憾的是都以“失敗”而告終。就在幾個月前我對三星一款全新智能電視進行評測的時候,就向三星官方客服進行過谘詢:“我能否通過升級模塊的辦法把去年三星主推的“未來電視”升級到今年的Tizen係統產品?”客服給我答案還真不是“不能”,而是認為我這是一個很好的建議,可以向相關產品部分反饋……當時我就有種無語的感覺。
 
  而再看海爾。當時海爾在發布模塊化電視的時候最大亮點就是可以為用戶定製差異化產品功能模塊,電視需要升級時,用戶無需更換整機,隻要根據個性需求定製遊戲、4K直播等模塊更換即可。然而,在經過了一年半的時間後我卻發現,海爾官方商城中,所謂的“模塊化電視專用模塊”依舊隻有一款。
 
  顯然,從上麵兩個例子來看,雖然廠商提出的“屏幕保留,硬件升級”概念並沒有什麽太大問題,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實施難度還是非常大的。
 
  那麽我們回過頭來看,今年下半年主打分體可升級概念的暴風TV、小米難道不知道之前的這種情況嗎?實際上,暴風TV所強調的分體升級概念與海爾之前的模塊化電視完全一樣,亮點在於硬件可升級。但是我們不論是從發布會現場,還是暴風TV的官網來看, 暴風TV都隻是強調了“目前模塊售價599元,每年12月7日發布”、“一年後三年內可免費升級主機一次”等消息,其他具體細節並未公布;而 騰訊家電在采訪酷開董事長王誌國時雖提到酷開會通過大數據的收集,兩年後會給經常使用互聯網功能的用戶進行免費升級硬件並送貨到家,但同樣也沒有一個細節方案給到消費者。
 
  其實我們不妨仔細想一下,就算是電視機的智能化功能得到了極速發展,那又如何?真正有需求去更換電視機硬件的消費者會有多少?當然,如果這麽說可能有些極端,但既然主打的是硬件可升級概念,廠商也總得說清楚:“怎麽升級?”、“為什麽升級?”、“什麽樣用戶需要升級?”等等基本問題吧?但顯然這些問題目前 還都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分體做音箱是“偷懶”的方案
 
【壁上觀】分體電視是行業倒退?
  除了升級以外,分體電視的第二個賣點就是提升了電視本身的音響效果。在他們看來,電視機由於客觀條件的限製,不可能在其中加入更大箱體的音響,直接影響了用戶的觀看體驗。此前小米王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明確表示,提升音效是小米電視3做分體的初衷。
 
  可以看到,不同於主打升級概念的分體模塊化電視,主打音效的分體電視大多都采用了屏幕+單獨外接主機的方式,等於是將音箱與電視主機整合在了一起。例如,小米主機的音箱部分宣稱擁有2L音腔容積、60Hz低音下潛、22KHz高音延伸、支持Dolby Audio等;樂視第四代超級電視的分體主機部分則內部擁有一個哈曼Soundbar,號稱效果超好,賣點十足。
 
  不過我認為,首先音響效果並不是電視機用戶的剛需,分體電視所強調的出色音頻體驗實際上是一個被特意“放大”了的需求。雖然隨著電視機智能化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互聯網視聽內容把人們目光又帶回到了電視大屏當中,但是我們不妨自回想一下,你身邊有多少人特別提及過家中電視的音響效果不好?而真正想要擁有一個更優秀音響效果的朋友則也早已去購買了SoundBar,甚至組建了家庭影院。
 
  其次,智能化時代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擁有著高度的集成化,電視廠商如果真想要提升音響效果更應該在工業設計、音頻技術上拿出辦法,將其整合到電視機當中給用戶帶來一體化體驗,而不是“音響不好配音箱”那麽簡單而已。更何況市麵中並不是沒有強調音響效果的智能電視產品,比如索尼、PPTV。可見,“分體為提升電視音效”顯然是一個“偷懶”的解決方案。
 
【壁上觀】分體電視是行業倒退?  官網明明是這樣
 
【壁上觀】分體電視是行業倒退?  但實際卻成了這樣
 
  另外,從目前大家對智能電視的需求來看,就連那個“必須”要配備的有線電視機頂盒都在絞盡腦汁的用各種軟件來替代,更別提新買個電視無端又在桌上多了個電視主機,還必須得用線纜與屏幕單獨用連接。我想,隻要不是對電視機音效有特別需求,這並不是你想要看到的。
 
  本質體驗上與電視盒子並無太大區別
 
  顯然,不論單獨的電視主機,還是屏幕背後的模塊卡,他們的本質與電視盒子沒有太大區別。而據近期奧維線上監測數據顯示,今年9月線上盒子零售量為49.8萬台,環比下降16.7%。零售額為1.2億元,環比下降18.3%。奧維認為,造成這一情況的罪魁禍首正是智能電視普及化的發展。
 
  因此,在智能電視產品輕薄化、一體化越來越明顯的今天,電視廠商卻不求提升技術改善用戶體驗,而是造噱頭,反推已被行業認定為過渡產品的“電視盒子”,這不僅對於消費者來說不是最佳的解決方案,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說是行業的倒退。


标签:

责任编辑:馬鞍山市

全网热点